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群星璀璨、英才辈出的辉煌时代。在这个风云激荡的年代里,涌现出了无数影响历史进程的杰出人物。有隐居山林却培养出苏秦、张仪等纵横家的神秘大师鬼谷子;有李牧死,赵国亡的绝世名将李牧;有以连横之策游说列国的天才谋士张仪;有人屠之称的常胜将军白起;有留下《孙子兵法》的兵家至圣孙武;有在秦国推行变法的改革家商鞅;还有创作《离骚》的爱国诗人屈原......这些耀眼的名字如同璀璨星河,在战国的历史天空中熠熠生辉。
然而,在这些如雷贯耳的历史名人之外,还有许多同样才华横溢却鲜为人知的谋士贤臣。今天我们要讲述的,就是战国时期燕国著名谋士鞠武的故事。虽然现在提起鞠武这个名字,大多数人都会感到陌生,但这位谋士确实在战国末期的历史舞台上留下过浓墨重彩的一笔。他不仅是荆轲刺秦王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幕后推手,更是慧眼识珠地发掘了田光这样的奇才。作为燕国太子丹的老师,鞠武对燕国的命运产生过深远影响。
展开剩余73%鞠武出身于燕国名门望族,其先祖鞠升是燕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重臣。就像商鞅辅佐秦孝公变法图强一样,鞠升先后辅佐过燕易王和燕昭王,是燕国中兴时期的重要功臣。生长在这样显赫的家族中,鞠武从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,培养出了独到的政治眼光和战略思维。可惜的是,这位才华横溢的谋士却生不逢时。他出生在战国末期,正值燕国由盛转衰的没落时期。尽管鞠武对天下大势的分析鞭辟入里,提出的建议也切中要害,但即便是作为太子丹的老师,他也未能将这位固执的储君从错误的道路上拉回来。更令人扼腕的是,他的政治主张从未得到当权者的真正重视。随着燕国的灭亡,这位曾经显赫一时的谋士最终在历史的长河中销声匿迹,给后人留下了无尽的遗憾与思考。
战国末年,燕国已是风雨飘摇、苟延残喘。当时的太子丹因与秦王嬴政的个人恩怨,从秦国逃回燕国后,一心想要报仇雪恨。作为太子丹的老师,鞠武自然成为其咨询复仇计划的首要对象。面对太子丹的复仇冲动,鞠武冷静分析道:燕国如今国力衰微,若单独对抗强秦,无异于以卵击石。他建议太子丹若要对抗秦国,必须联合其他诸侯国,甚至要向北方匈奴借兵,方有一线胜算。太子丹虽然认同老师的分析,却认为这种合纵连横的策略耗时太久,而燕国已是危在旦夕,根本等不起。于是,他最终选择了派遣刺客刺杀秦王的捷径,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荆轲刺秦王事件。结果众所周知,这次刺杀行动不仅未能动摇秦国的根基,反而加速了燕国的灭亡。
实际上,不仅太子丹不采纳鞠武的建议,就连燕王喜也对这位谋士的忠言置若罔闻。当时燕王喜本欲联合赵国共同抗秦,但看到赵国因长平之战元气大伤后,竟转而想趁火打劫攻打赵国。鞠武坚决反对这一短视的做法,他向燕王喜详细分析了攻赵的种种弊端,明确指出:赵燕两国唇齿相依,若赵国灭亡,燕国也将不保。可惜燕王喜不仅不听劝告,反而为了打压鞠武,特意请出燕昭王时期的老臣剧辛来与之对抗。结果燕军大败于赵,不仅割地赔款,还损失了两员大将。
试想,如果燕王喜能采纳鞠武的建议与赵国结盟抗秦,如果太子丹能听从老师的谋划联合诸国并借匈奴之力,那么秦国统一六国的进程必将大大受阻。可惜历史没有如果,燕国的灭亡已成定局,而鞠武这位怀才不遇的谋士,也只能在遗憾中度过余生。
纵观鞠武的一生,他最主要的身份就是太傅——太子的老师。在中国历史上,帝师影响国运的例子不胜枚举:西周的姜子牙辅佐武王建立周朝;春秋时期的管仲帮助齐桓公成就霸业;明初的方孝孺以死明志;明朝首辅张居正推行改革延续国祚;清朝的汤若望影响了顺治、康熙两代帝王......与这些青史留名的帝师相比,鞠武的悲剧不在于才能不足,而在于没有遇到明君。正所谓千里马常有,而伯乐不常有,若燕国君主能采纳他的建议,或许战国历史就会改写,秦国统一天下的进程也将大大延缓。鞠武的故事,不仅是一个谋士的悲剧,更是一个时代的遗憾。
发布于:天津市股市怎么申请杠杆,杭州股票配资公司,汇金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