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文转自:人民网-广西频道
连日来,在广西百色市凌云县浩坤湖畔那奋不顾身的救援行动中,来自百色市德保县的退役军人梁洋的名字被许多人记住。当镜头聚焦于他见义勇为、舍己救人的瞬间,背后的故事更值得细品:从鉴水河畔的少年到历经两次手术的中年人,从军营里的新兵到邻里眼中的孝子,梁洋的每一次选择,都体现出他的担当与无畏。
梁洋近照。受访者供图
红色家风:从军魂里长出的责任感
在梁洋德保县的老家,“军人”与“党员”是代代相传的底色。父亲、叔叔辈们穿军装、亮党徽的模样,是他童年最鲜活的教材。“当兵要护着老百姓,党员要站在最前面。”长辈们朴实的话语,像种子落进心田,慢慢长成参天大树。
1996年12月,梁洋循着父辈的脚步,在德保县入伍服兵役。三年军旅生涯,把“为人民”三个字烙进了骨子里,这份默契,让他更明白“责任”二字的分量。
梁洋在抗洪前线时的留影。受访者供图
鉴水河畔:水性里藏着的生命情怀
梁洋有个特长,水性好,而他的好水性是鉴水河“教”的。小时候家就在鉴水河边,夏天泡在水里嬉戏,让他成了河畔有名的“水娃”。那时的他不会想到,这份从小练出的本事,日后会与“救人”紧紧绑在一起。
在南宁读书时,他曾救起过一个落水者,却没能留住对方的生命。“那种无力感,一辈子都忘不了。”从那以后,他心里就有个念头像火苗一样烧着:“下次,一定要救活!”这个念头像根弦,时刻绷在心里。
三次手术:伤疤挡不住本能的冲锋
熟悉梁洋的人都知道,他的身体“藏着伤”。2021到2022年,他在百色、南宁先后做了两次手术——切过肺,后背还装着钢板,医生反复叮嘱“别剧烈运动”。可7月4日那天,看到私家车坠湖,他啥都顾不上了。
“听见‘当啷’的响声,转身就见白色轿车倒栽进湖里,脑子嗡的一声,就想着赶紧下水。”后背的钢板硌得慌,肺部的旧伤也隐隐作痛,但他像当年当兵在抗洪前线一样,一头扎进水里。“那一刻,脑子里只有小时候在鉴水河憋气的法子,部队教的急救要领,还有那个‘一定要救活’的念头。”梁洋说。
在梁洋位于德保县的家中,提起儿子救人的事,母亲的声音里还带着未散的后怕:“真没想到他救人时还有这么大的力气!平时因为身上有伤,他每次回家都念叨,这儿酸那儿疼的,连提桶水都说费劲。”一旁的父亲默默听着,接过话时,语气里既有藏不住的担心,又透着一丝骄傲:“这孩子,还是跟以前一样,啥时候都把别人的事看得比自己重。”
平凡日常:孝顺里见真性情
除去“救人英雄”的光环,梁洋就是邻居口中“孝顺得没挑”的儿子。在外地上班的周末、过节经常回德保陪爸妈,一起散步、买菜,家里的活也抢着干。“爸妈以前为我操碎了心,现在该我好好照顾他们了。”梁洋的话很简单,却藏着最实在的温情。
从军营到家乡,从少年到中年,梁洋的故事里没有华丽的辞藻,只有岁月打磨出的真实:家风里带出来的担当,遗憾里长出来的敬畏,病痛挡不住的本能善意。如今,浩坤湖的水早已平静,但梁洋跃入水中的背影,却像一盏灯,照亮了平凡日子里最动人的光芒——那是刻在时光里的勇敢,是融进生活的责任,更是一名退役军人从未改变的初心。(黄丽电 盘京)
股市怎么申请杠杆,杭州股票配资公司,汇金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